分布及危害:云杉心材白腐是云杉和冷杉林内一种常见的病害。我国的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新疆、陕西、甘肃、内蒙古、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山西等省区均有分布,在原苏联、北美和欧洲为害白松和冷杉。在我国西南的原始林区,云杉的病腐株率为5.8%~29.7%,一般在10%左右,受害白松杉立木的近10年的胸高直径生长和树高生长,分别降低44.7%~49.0%和44.0%~94.8%,经济出材率降低44.0%~58.5%;冷杉的病株率为1.0%~10.5%,一般在5%以下,受害冷杉的经济出材率,平均下降69.5%。由于腐朽菌的侵害,冷杉立木生长衰弱,落针病、天牛和小蠹虫相继为害,加速林水枯死和风折。
症状:典型的症状是受害树木的主干和(或)枝条上的死节处长出病菌的子实体,树干心材腐朽。受害木质部初变红褐色,后出现白色斑点,纵剖时,呈白色花斑状腐朽,有时还伴有黑色线纹。腐朽四周有紫褐色环圈。
心材白腐对树木的为害很大,影响生长和经济出材率降低,严重时,整个树干变成朽木。
病原:云杉心材白腐的病原菌为松针层孔菌薄皮变种或称冷杉木层孔菌。病菌的子实体多年生,木质,大小不一,大的可达95×48cm;形状变异很大,马蹄形、贝壳状或扁平,常平伏而反卷,反卷部分薄而平;上表面褐色或黑褐色,边缘略浅,初有短绒毛,后出现纵横裂缝,具同心凸起的环棱;菌肉厚1~2mm,浅咖啡色至深咖啡色;菌管与菌肉同色,多层,管口圆形或不规则圆形,每毫米4~5个;下表面黄褐色,基部下垂;孢子近球形,光滑,初无色,后淡褐色,4~6μm×4~5μm;刚毛多,锥形,褐色,25~50μm×6~15μm。